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认真做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8:41:07   浏览:85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认真做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认真做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

工商公字[2005]第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商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已于2005年8月26日由国务院令第445号公布,将于1 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行为的行政法规。《条例》的出台,对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易制毒化学管理,依法保障合法的生产经营,有效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制毒渠道,从源头上,减少毒品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切实做好《条例》的贵彻实施工作,推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条例》的宣传培训工作。做好宣传和培训,是贯彻实施《条例》的前提和基础。各地、各部门要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开展《条例》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培训工作,使全社会普遍知晓《条例》、相关企业熟知《条例》、各主管部门熟练运用《条例》。

(一)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各主管部门要把《条例》宣传作为当前禁毒宣传和法制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新闻发布、资料散发等多种形式,组织一次面向全社会的易制毒化学品集中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条例》的主要内容、禁毒人民战争禁毒严管战役的阶段性成效、当前禁毒形势、易制毒化学品流失的严重危害、主要易制毒化学品的种类和特征等,以提高广大群众对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条例》的知晓率,增强学法、知法、守法意识。

(二)开展面向主管部门的学习,培训。各级公安、商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本系统的学习培训计划,带头组织学习《条例》。要先期对省市县三级主管部门的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同时逐级分解培训任务,分阶段对所有从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人员开展一次全员培训,确保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掌握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组织一线管理和执法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一线上岗人员全面了解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具体管制措施和实际操作规程。

(三)开展面向相关企业的宣传培训。各主管部门要组织本地所有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和进出口企业宣传《条例》,确保对相关企业都进行宣传,从业人员都接受培训。要以《条例》和各主管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为主要内容,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并签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书。要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组织企业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条例》,并考核其培训效果和知法程度,使其掌握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定,增强依、法经营意识、企业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二、切实加强《条例》施行的各项保障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条例》施行工作,积极为《条例》的贯彻实施提供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保障,确保《条例》如期顺利实施。

(一)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专门人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州、盟)公安部门牵头,建立有商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或成立协作办公室,综合掌握《条例》的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主管部门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为便于联络、核查和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要统一掌握本地各级主管部门执法岗位和工作人员名单。

(二)落实经费,强化经费保障。各地要安排好实施《条例》启动工作所需经费,要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经费列入本部门经费预算。要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任务较重的地方要拿出专门经费,用于人民群众举报涉及易制毒化学品违法行为的奖励和办案单位的奖励经费。

(三)制作相关证件,开发管理软件。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统一设计许可证和备案证明,统一证件样式,统一防伪标准,统一全国编号,以便各地查验和识别;各地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证件顺利发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要指导本系统抓紧开发易制毒化学品计算机管理软件,尽快实现各主管部门之间、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联网管理。

(四)摸清企业底数,完善管理制度。各级主管部门要以《条例》出台为契机,利用发证、换证、登记等手段,摸清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使用、进出口企业底数,整理录入企业信息数据库,方便管理和查询。要指导生产、经营、运输、使用、进出口企业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严格管理,堵塞漏洞。

三、切实加强对《条例》执行各环节的管理工作。

各级主管部门既要坚持依法从严的原则,全面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又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机制,组织、引导相关企业探索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业管理模式。

(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许可进行严格审批。要详细了解购买品种、数量、用途和使用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在规定期限内颁发许可证;对构成违法的,坚决予以处罚。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核发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对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严格备案。要详细了解生产经营品种、数量、用途、主要销售渠道等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在规定期限内颁发许可证或备案;对构成违法的,坚决予以处罚。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登记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范围,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要严格依据审批部门核发的许可证,对生产经营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变更登记生产经营范围;要严格按照“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对生产经营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核定生产经营范围;对依法撤销或变更经营范围的企业,及时予以注销或变更登记;对违法生产经营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要将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纳入信用等级监管范围,完善信用分类监管体系,科学分配监管办量,合理调整监管重心,提高执法效能。

(四)公安机关要严格审批第一类中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购买许可证和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许可证,对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和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情况进行严格备案。要详细了解购买或运输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用途、购买和销售单位、运输单位和路线等详细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在规定期限内颁发许可证或备案;对构成违法的,坚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经商务部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许可申请,认真做好进出口许可证的管理工作。经商务部委托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对申请进出口的易制毒化学品品种、数量、用途、进出口公司、最终用户_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对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中无需国际核查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许可与否的决定,并报商务部备案;对第一类、第二类及需要进行国际核查的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应按规定报送商务部审查和会同公安部进行国际核查;对向毒品制造、贩运情形严重的国家或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以及《一条例》规定品种之外的化学品的,要严格执行《向特定国家(地区) 出口易制毒化

学品暂行管理规定》。

(六)海关要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报关单位和进出口环节的监管,严格凭进出口许可证办理有关易制毒化学品的验放手续;加大对报关公司的监管力度,规范申报管理,防止伪报、瞒报行为的发生;提高对进出口相关货物的抽检率,坚决打击易制毒化学品走私犯罪活动。

(七)各级公安、商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要指导企业加强自我管理。要指导相关企业健全台账,如实记录易制毒化学品品种、数量、销售和购买情况;指导相关企业建立行业组织,强化企业自律,加强自我监督,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出口行为,全面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四、切实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各级公安、商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要坚持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加强对相关企业贯彻实施《条例》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条例》落到实处。

(一)组织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专项执法检查。今年1 2月至明年年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条例》实施情况组织一次专项执。。法大检查。要组织市(地、州、盟)和重点县(市、区、旗)主管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储存、废料回收、进出口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要树立一批依法经营、严格管理的企业,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发现和解决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通报和严肃查处一批存在问题的企业,依法追究一批构成犯罪的企业和个人的刑事责任。2006年年初,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派出联合检查组,赴重点地区就《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检查情况通报全国。

(二)结合禁毒人民战争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各地要将《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禁毒人民战争禁毒严管战役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相关主管部门参与禁毒人民战争的考核评估范-畴。国家禁毒委员会将把《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和整顿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秩序情况纳入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相关主管部门禁毒人民战争的督导考核内容,科学统计和综合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成效。

各地贯彻实施《条例》情况请及时上报。





二O O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
财政部




中央、国务院机关各部委:
为了改进和规范中央预算管理工作,及时批复预算,财政部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草拟了《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并已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现将《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部门按《意见》规定的时间将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预算司。

附件: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
1999年6月,审计署代表国务院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作的《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1998年中央决算和中央财政审计报告中都提出要改进和规范中央预算编制工作。主要意见:一
是“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及时批复预算”;二是“要细化报送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草案内容,增加透明度”。“报送内容应增加对中央各部门支出、中央补助各地方的支出和重点项目的支出等。”财政部党组对此非常重视,进行了多次认真研究,按照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要求,提出了
进一步改进和细化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
一、细化报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草案的内容
预算编制改革的方向是采取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编制部门预算。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编制规范化的部门预算还比较困难,只能在现有预算收支分类的基础上尽可能细化;试编部门预算。
财政部报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2000年预算草案,除包括现有按功能分类的预算外,还将部分支出以附表的形式具体细化到部门和有关项目:
1.将原按功能划分的教育事业费、农林水气象等事业费、税务等部门事业费、外交外事支出、农业事业费、其他文教事业费、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等细化到部门。
2.将基本建设支出、科学事业费、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的大部分细化到部门。
3.将中央补助地方支出中的税收返还、体制补助、过渡期转移支付单独列出。
二、改变预算编制方法,试编部门预算
中央各部门要按财政部的统一规定和标准表格,编制反映本部门所有收支情况的预算。
1.部门预算收入。各部门要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增减变动因素测算本部门组织的收入(不含国家税收)。收入预算要按收入类别逐项核定,对本部门组织的行政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以及部门其他收入要具体到单位和项目。
2.部门预算支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政策和规定测算本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要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分别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需求。个人工资性支出,要按编制内的实有人数核定;公用经费,要按部门分类分档按定额和项目编制预算;基本建设
、企业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性支出等建设性专款和教育、科学、卫生、文体广播及其他部门的事业性专项支出,要进行项目论证,测定支出概算;要结合国务院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中的专项支出进行分类排队,制定滚动项目计划。年度
预算要编制到具体项目。
在要求各部门统一编报预算的同时,我部将选择部分部门作为编制部门预算的试点单位,在明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送预算草案时,附上这些单位的部门预算。
三、预算编制和报送时间
为了使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将预算编制和报送的时间适当提前。
1.9月20日前,国务院下达编制预算的指示。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向中央各部门部署编制中央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
2.10月15日前,各部门将编制预算的建议数报财政部,其中对涉及到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的预算建议数,要同时报送这些部门。
3.11月10日前,财政部会同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本着量力而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中央各部门报送的下年度中央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提出分配意见,财政部汇总并综合平衡后编制按功能分类的支出预算草案和按类别划分的收入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
4.11月25日前,国务院审批财政部汇总的按功能分类的支出预算草案和按类别编制的收入预算草案。
5.12月5日前,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向各部门下达支出控制限额。
6.12月25日前,中央各部门在与财政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在控制限额内编报本部门的支出细化预算,报送财政部。
7.1月5日前,财政部审核汇总报人代会的预算草案及试点部门的部门预算报送国务院审批。
8.1月15日前后,财政部将国务院批准的预算草案报送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经委员会,交换意见。
9.2月底以前,财政部代表国务院正式向全国人代会提交2000年中央预算草案。
10.4月,财政部在人代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30天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中央各部门应当自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四、需要各部门配合的事项
这次预算编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些事项还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
第一,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性并认真、及时、合理地编好本部门预算。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部门预算明年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
第二,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要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时间表及时审核和落实部门预算指标。
第三,国家计委年初预算可预留25%在执行中安排后上报,其他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预留的上报数不要超过3%。
第四,改革后财政部原则上将不留机动。对预算执行中非追加不可的支出,各部门应先报财政部,由财政部汇总审核后报国务院审定,通过动支预备费解决。
第五,各部门要调整内部职责分工,统一由一个机构负责编制本部门预算。



1999年9月20日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互助基金管理办法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互助基金管理办法



    (2012年7月22日 第八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律师协会律师互助制度,彰显律师业内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设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互助基金(以下简称“律师互助基金”)。为规范对律师互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律师互助基金来源:


    1、全国律协从每年会费决算年度的预算中按照1%的比例提取;


    2、全国律师行业捐赠;


    3、每年度基金结余及基金本身所产生的孳息。


    第三条 全国律协鼓励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对律师互助基金进行捐赠。


    第四条 对律师互助基金捐赠有突出贡献的捐赠人,由全国律协予以表彰。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五条 全国律协应当根据捐赠人的要求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


    捐赠协议可以在捐赠协议中约定捐赠资金仅用于律师互助目的。


    第六条 捐赠资金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全国律协与捐赠人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捐赠资金,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资金的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的,应当征得捐赠人的同意。


    第七条 全国律协在接受捐赠人对律师互助基金的捐赠时,应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将受赠资金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第八条 全国律协应当向捐赠人通报其所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九条 本律师互助金为一次性互助金。互助对象是已领取律师执业证,经年度注册并已缴纳当年会费的律师。


    第十条 申请律师互助金条件:


    1、律师因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致残、死亡导致家庭困难;


    2、其他应予互助的。


    第十一条 互助金申请由律师本人或其近亲属以书面形式向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负责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核后报全国律协。


    第十二条 申请人在提出互助金申请的同时,应提供医院就诊、住院的原始票据、住院卡、致残诊断证明、医院死亡通知书、亲属关系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全国律协应在收到互助金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发放互助金以及互助金数额。


    第十四条 律师互助基金的使用、管理接受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的监督,接受审计监督。全国律协秘书处依照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律师互助基金的受赠、审核和发放工作,并定期向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书面报告基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五条 律师互助基金设专用账户,上年度结余的互助基金自然转入下年度的互助基金账户。


    第十六条 律师互助基金的使用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每年基金支出以实有资金总额为限。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