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如何适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第10条第2款的请示函》的答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3:30:42   浏览:95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关于如何适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第10条第2款的请示函》的答复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对《关于如何适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第10条第2款的请示函》的答复

(2003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文件国法秘函〔2003〕86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你办《关于如何适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第10条第2款的请示函》(新政法函[2003]12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1958年1月6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第10条第2款中的“市区内没有收益的空地”,应为市区内未利用的土地,包括公共用地和空闲地。



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如何适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第10条第2款的请示函

(2003年2月19日新政法函[2003]12号)

国务院法制办:

近日,我办受理了一起关于土地确权的行政复议案件。在法律的适用上涉及到1958年1月6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第10条第2款,内容为:市区内没有收益的空地,可以无偿征用。请问,对该条如何理解,是否可理解“没有收益的空地”即为荒地。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审计署办公厅关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计决定有关问题的批复

审计署办公厅


审计署办公厅关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计决定有关问题的批复
审计署办公厅
审办法发(2001)16号




江苏省审计厅:
你厅《关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审计决定有关问题的请示》(苏审发〔2001〕7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关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计决定的期限问题。审计署1999年6月7日《关于审计决定执行期限问题的批复》(审法发〔1999〕62号)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6月11日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作出的。该意见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2000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该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审计机关应当按照该解释规定的期限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计决定。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被审计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执行;仍不执行的,审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特殊情况下,你厅同意被审计单位推迟执行审计决定,应确保推迟后审计决定能够得到如期执行。


2001年1月20日
一个理性、高效、正当诉讼与当事人盲人摸象般的臆想式维权具有根本区别,律师代理权的充分行使,关系到诉讼法框架下公权力对私权利的态度,关系到人民法院对程序正义的态度,也关系到法官对律师的态度。

今年7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到北京律协调研时特意强调,要认真解决好法院和律师履职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保障律师权利的行使。

立场决定态度,态度左右行为。律师追求的是当事人诉讼利益最大化,法官追求的是在个案审理中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律师是诉讼流程的建议者,具有多重选择权,法官是诉讼流程的决策者,对当事人诉请内容及诉讼策略没有选择权。立场不同,导致法官与律师在职业观念上必将发生碰撞,在处理这些碰撞时,如果双方缺乏理性思考,这些碰撞就会演化成表象的冲突。例如,律师在诉讼中提出的各项建议(如变更诉讼请求、调查取证、申请启动司法鉴定等)未被法官采纳,律师对此不服导致与法官当庭反复争论或不配合。

道不同不相为谋。有效减少法官与律师在民事诉讼领域中的冲突,双方应秉承求同存异的基本理念。求同就是要明确双方共同价值追求均系维护司法公正、捍卫公平正义。存异就是要彼此包容各自的工作方法和职业特点。具体需要法官与律师共享的理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彼此身份。要充分认识法官与律师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成员,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法官与律师虽然工作方法和职业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但对这种差异的包容和欣赏才能真正体现法官与律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要构建两者间良性的互动机制,人民法院与律协组织间就特定时期的法律焦点、热点问题应定期开展业务研讨,必要时可建立业务互培制度,以统一法律认识和增进彼此了解。

第二,重塑律师自我定位。律师应属第三方定位,具有独立社会价值,在谋求当事人诉讼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体现律师的第三方地位,不能成为当事人意愿的迎合者,要在法律框架下修正当事人的观念,体现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独立价值追求。这种新的律师自我定位,将全面提高律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将扭转当前律师在构建与当事人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第三,尊重法官在诉讼流程中的决定权。诉讼法赋予法官在程序上的绝对指挥权,在诉讼流程中,法官对律师的各项建议,要做正式回复并说明理由,记录在案。即使法官作出的决定理由不恰当,律师也务必要尊重一审法官的决定权,否则一审程序将会发生失控,这就是程序的价值体现。

第四,礼待律师。礼待律师不仅要成为一种重要的法院文化,也应该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社会共识。法官在诉讼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出对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礼待,礼待是一种态度,一种淡然、真诚、公开的尊敬。礼待律师,也包括对律师职业行为的包容和理解(比如庭审时对律师冗长、反复发言的耐心,对实习律师参加诉讼的关照等),这种礼待,将增强法官与律师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荣誉感,将增强当事人对律师和法官的专业信任,将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间就诉讼流程进展的密切协作,将提升法治精神在民事诉讼领域的贯彻和落实。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